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作者:经管学院 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时间:2025-04-1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浙江省最早开办的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国际贸易本科教学二十余年,是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和浙江省一流专业。本专业依托“应用经济学”省级一流学科,契合数字经济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立足长三角,依托“浙江省应用型示范校”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熟练掌握国内国际贸易全业务链操作技能,具备跨境电商运营、数字海外营销、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数字化复合应用型人才。专业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外贸、跨境电商、法律等行业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建有《国际服务贸易》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省级一流(精品)课程8门以及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商实训、国贸虚拟仿真、跨境直播、模拟法庭等多个中央和省财政实验室。构建了集理论学习、模拟实训、认证培训、专业实践、综合实习、学科竞赛、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立体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证书:跨境电商B2C/C2C数据运营、外贸单证员、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商务师、商务谈判师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跨国公司、国内外贸易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国内外数字化营销等工作;在互联网企业、数字贸易企业从事海外营销、数据分析、运营管理等工作;在国际物流机构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在金融机构从事国际结算、金融数据分析等工作;在地方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考研留学及自主创业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茶文化方向):[培养目标]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能在国贸、商贸、科教、文化等涉茶领域从事经济贸易、经营管理、教学科研、文化传创、自主创业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专业优势]秉承“以茶育德、为茶植贤”理念,全国最早开展茶文化人才培养,成立了全国首个国际茶文化学院。拥有涵盖“教授·博士·业师”的茶艺与茶文化师资团队和“文化传创·产教融合”成长型国际化人才共育平台,采用“模块化课程学习+实战性产教融合+茶社团创新创业”的精英培养模式,将青年一代茶人和创业者推举到“茶美生活”前沿,助力茶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专业拥有高比例创业学生和丰富的校友资源,可提供大量的实习、就业岗位。

[就业方向]地方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从事政策研究、产业规划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大型茶企、外贸公司、中小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从事服务贸易、品牌策划、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茶文化教育传播等工作。目前行业产值10000亿,就业前景广阔,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

[核心课程]茶业经济与管理、跨境电商实务、数字媒体与商务运营、复态茶产业链实务、茶叶审评、茶艺学、文化产品战略、茶健康学、茶文化休闲与旅游。

[职业证书]茶艺师、评茶员、调饮师、职业培训师。


国际商务专业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特色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更高水平开放的需要,系统掌握国际合作、贸易及现代管理学知识,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商务运营,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聚焦跨境电商、数字商务领域,全息数字实训室、数字营销工作坊、数字财贸工作坊、数字传播创新坊及电商直播间等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沉浸式互动教学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以企业调研、创业项目、学科竞赛为抓手,实施“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学生多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余名学生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与浙江工商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从事商务运营、商务策划、进出口贸易、数字营销、数据分析、国际物流、跨境电商、国际投资、企业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银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从事国际结算、商务运营、教育培训工作,也可考研、留学或创业。


工商管理专业:浙江树人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设立于1989年,是浙江省最早以“工商管理”命名的专业。该专业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专业,是学校首批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也是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09年成为“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在连续三年的学校专业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人格健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行政、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全局思维能力、商务沟通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企业管理软件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及项目可行性分析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的现场管理、中高层管理岗位,或成为创业者。

该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16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包括3名教授、5名副教授;13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为教学与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产学融合、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驱动的教学体系三大方面。

首先,在产学融合方面,专业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校企订单班、虚拟班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与盛全、绿城等企业设立订单班,并与杭州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肯德基有限公司、浙江外企德科有限公司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一个学期的实践。此外,设立“千人业师项目”,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校授课。

其次,在创新创业方面,学院设有专门的创业社团和指导教师,并聘请校外创业导师通过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指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创业比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其在创业实践中的突出能力。

最后,在竞赛驱动的教学体系建设中,专业推出“学生竞赛亮点工程”,成立“管理竞技者协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反哺作用,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近年来,学生在浙江省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竞赛、“民生民意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一等奖。今年上半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加“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再次斩获两项一等奖,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实力。

浙江树人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以其卓越的教学成果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筑坚实的道路,助力梦想成真!


财务管理专业:浙江树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于2004年,自2006年开始单独招生,是校应用型特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面向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领域培养专业人才,注重开展初级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管理会计师等职业技能训练。本专业开设了大数据财务分析、python语言、证券投资、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财务与金融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本专业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6%,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64%,注册会计师占比36%。为满足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实习实训的需求,本专业还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数据财务分析中心等校内实践平台,以及税务局、事务所及管理咨询公司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专业培养,学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单位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能够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金融数据分析及资产定价等相关工作;还可继续攻读国内外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近五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当年的就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升研率、创业率、公务员录取率等高质量就业率不断提高。

投资学专业:立足长三角金融创新高地,聚焦“数字经济+智能投顾”前沿领域,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学生数智化综合投资能力为目标,培养高潜质、有全局观的复合型数智投资新质人才,系统掌握量化分析、金融科技、数字金融、风险管理等投融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投资分析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财富管理能力和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具备从事投资实务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懂经济、会管理、精投资”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依托“应用经济学”省级一流学科和“现代服务业研究”省级研究基地和省级创新团队,是中国投资学科建设委员会、中国高校金融教育金课联盟、钱塘江金融港湾高等教育联盟的理事(会员)单位。与同花顺等金融龙头企业共建“金融信息服务”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形成了集社会调查、课内实验、岗位实训、短期实践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有“数智商务”省级重点实验示范中心和商务量化、大数据分析与营销等实验室,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以及“证券投资大赛”等省甲竞赛中获奖70余项,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多项。历届毕业生中涌现出多位创新创业人才、多人进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就读金融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职业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助理理财规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等。

就业方向:可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司、金融科技企业、金融监管部门等金融机构从事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以及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政策分析、产业规划、财务管理、投资分析、金融分析等相关工作,以及自媒体运营工作,或创业、考研、考公、出国深造等。


市场营销专业:浙江树人学院的老牌专业之一,2000年市场营销专业成立开始专科招生,2005年升格为本科专业,2012年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优势专业,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一流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在紧跟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的同时,根据浙江树人学院的学科特点,不断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市场营销专业获得长足发展,在同类院校商科专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社会和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专业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的动手能力;通过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职称结构,促使教师的素质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通过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进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探索多样化培养手段;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注重全面的能力培养与提高。

目前,市场营销教学团队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在读博士2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将适应以AAI人工智能)、BBigData大数据)、CCloud云计算)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营销变化,实现“数字化营销”方向的战略调整。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开设了网络营销、社群营销、新媒体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课程,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设置了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的互联网技能和互联网特点的电子商务文案策划与写作、大数据营销、科技营销等课程。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成立了营销大数据综合实训中心,结合企业真实营销业务场景,实现“大数据+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让我们一起触摸“互联网+”的时代脉搏,紧跟数字化的时代潮流,领略5G时代下的数字化营销魅力。


旅游管理专业: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已完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专业以新时代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以国际化、数字化、应用型为发展特色,重点培养具备“文化旅游+互联网”专业知识、“策划+传播+数字营销”实践技能、“文学+美学+艺术”人文素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全力打造文创策划、数字应用场景设计、新媒体传播与运营、品牌推广与数字营销等方面的特色核心能力。拥有一支具有境外留学背景(美、日、韩、中国香港)的双师双能型专任教师队伍,以及由政府部门专家、文旅行业高管组成的业师团队,建有《旅游专业综合能力构建实践》、《旅游场景创意设计》等3门省级一流课程,与腾讯文旅、携程旅悦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与交流,成立“数字文旅创客工作室”,开设“旅悦雏鹰培养营”“数字文旅微专业”等特色人才培养通道。搭建多渠道、立体式、校内外联动的教学实践平台,建有“大数据分析与营销”“VR/AR仿真”等实验室。学生参加G20峰会、亚运会的政务接待工作并获得好评,取得国家级和省级高级别竞赛奖30余项。毕业生对专业总体满意度高于全省本科院校均值。

职业证书:互联网营销师、自媒体运营证、网络直播运营证、研学旅行策划和管理、数据营销、旅游大数据分析证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事业单位、文化和旅游公司、互联网公司从事运营管理、文创策划、内容创作和信息传播、数字营销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旅游院校担任专业教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境内外硕博士学位。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浙江省最早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之一,位列“浙江省十大优秀会展院校”,已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国际认证(UNTourism.TedQualCertification)。本专业紧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打造会展活动策划与运营、会展新媒体传播与推广、数字会展设计三大能力为核心,培养掌握会展策划、品牌传播、市场营销、新媒体运营、创意设计等多领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在大数据时代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上海八彦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实习基地,建有会展综合实验室、ARE仿真实训室、全息数字实训室等多个实验教学平台,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的全真项目综合实训、顶岗实训、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把握最新会展商业模式精髓,提升会展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学生荣获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金奖、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浙江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省甲)一等奖等众多高级别赛事奖项。

职业证书:会展策划师、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短视频运营师。

就业方向:可在政府相关部门(会展管理机构及行业协会、大型活动组委会)、大中型会展企业(活动策划企业、场馆企业、新媒体运营企业、广告及公关企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营销/宣传/文化传播部门从事各类线上线下会展活动的策划与管理、品牌传播与推广、数字营销、媒体运营等工作;也可在上述相关领域中自主创业或留学深造。


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是浙江树人学院最早一批面向社会重大需求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创设于2011年,至今已有近15年专业办学历史。当前,本专业在原有“供应链管理”、“运输组织”、“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系统”等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已全面迭代升级,迈入“智慧物流系统”、“低空经济物流”、“物流大模型调度与控制”等前沿方向,致力于培养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区域一体化协同、应急物流体系搭建等核心领域的数智物流领军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系统思维、技术素养与全球视野,能够胜任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产业平台运营与数据治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工程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以下方向持续发展:智慧物流调度与优化、数字供应链设计与建模、无人系统物流(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城市智能配送与末端生态、跨境物流与国际航运、数字经济平台运营、智能仓储与系统集成。

数字经济深度嵌入。依托数字经济硕士点和浙江数字管理技术研究院建设成果,本专业已将AI算法、数字孪生、智能感知、系统建模、区块链物流、IoT等核心课程模块化融入专业主干课中,构建“数智物流”课程群,全面重塑“教--评”模式。

学科交叉融合驱动。专业联合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工业工程等多学科,开设“物流+AI”“物流+低空经济”“物流+医疗数字化”“物流+绿色能源”等方向模块,构建“智能系统+管理决策+产业应用”三位一体课程生态。

产教协同创新育人。已建成“智慧医疗物流行业学院”“低空经济物流产业学院”“智能物流与信息系统学院”三大应用平台,京东、腾讯、国药、MOX等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共建、项目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引导。学生在实训阶段可进入企业一线,实操真实项目。

国际化多路径发展。与韩国京畿大学、加图立大学、庆熙大学等共建“中韩创新学院”,开展本硕连读、硕博联合培养;推动国际双学位与课程互认合作,支持学生赴欧洲、亚太等地区一流高校短期访学或交换;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全英文教材,强化国际胜任力。

竞赛科研双轮并行。建立“教师-企业导师-科研助手”三级实践型竞赛机制,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物流仿真建模大赛”“亚太物流AI挑战赛”等国家级赛事,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累计30余项。依托科研平台支持学生撰写高质量论文、申请国家专利。

本专业构建“平台课程+模块课程+综合实训”三层结构,覆盖基础理论、前沿技术、行业应用及系统设计能力。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思维、经济学原理、政治理论课等;学科基础课程,如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如智能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与协同、仓储系统设计与机器人应用、无人机物流与低空经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与ERP实施、AI物流调度与大模型训练、数字孪生与物流仿真系统、智慧园区物流系统建模、人工智能与溯源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程,如智慧物流实训(实训平台)、智能仓储仿真实验(Simio/AnyLogic)、无人机配送飞行模拟与实操、AI物流调度编程训练(Python+物流数据集)、项目制产教融合实训。

物流管理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国家和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学业+技能+认证”的多维能力体系,提升就业竞争力。包括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供应链管理师(注册级/中级),智能仓储系统操作员(行业认证),无人机物流操控员(民航局),数据分析师(Python数据能力专项认证),ERP实施工程师,AI智能物流调度系统工程师(联合实验室认证),部分课程与职业认证考试对接,鼓励学生“课程结业+证书同步”,实现毕业即具备上岗能力。

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与现代物流系统设计与操作能力,适应“智慧物流+数字平台+系统工程”型产业生态建设发展,可在以下单位和岗位方向开展工作。政府与公共部门,如交通/商务/物流管理局、区域物流枢纽管委会、城市配送与应急物资保障中心、低空经济试点管理办公室、从事智慧交通管理、供应链协同保障、物流政策规划与平台统筹等工作。企业与行业机构,如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顺丰、京东、菜鸟、德邦)、平台型企业(如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物流与供应链部、制造业与医药企业物流部/采购部/仓储部、医疗物流公司、应急物资配送公司、智能仓储、无人配送、低空物流等科技型企业

毕业生可选择的升学与留学渠道,包括国内攻读“物流工程与管理”、“数字经济”、“信息管理与系统工程”等硕士研究生。申请韩国庆熙大学、韩国京畿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英国萨里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合作高校的联合培养硕士、硕博连读,继续深造。对接本校“数字经济”硕士学位点,开展“本硕一体化”联合培养。